2023/10/20
兩個月的Medium 生涯
2023/08/22
Medium & Blogger, why not both?
2023/06/23
我是大坑西新邨居民
"呢度都就拆啦!做乜仲花錢裝修呀?"十三年前裝修師傅的一句話,記憶猶新。當年隨丈夫搬回老家,生活開始了新的一頁,就這樣跟大坑西新邨連繫起來。
相比起邨內大部份原居民,即自光民村年代的一群(本邨歷史在網上有詳盡資料,在此不贅),我在這裏的年資算淺,十三年前所聽到的重建傳聞,其實再早於十多年前已困繞著邨民,只是有些懷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如常生活下去,但也有終日憂心的一群,特別是長者。今天,這個日子終於來臨,也就是全邨民必須面對的時候;說真的,近日邨內原有那悠閒安逸的氣氛確實消失了!
近日媒體或某某對本邨都有"詳盡/獨特"的見解或評論,不論他們是否邨民又或是長年服務本邨居民的單位,所以每逢看到這些報道,總覺得可笑。其實"抽水"也應該有"抽水的道義"罷!而當看到一些較為中肯及貼近實況的報導時,心中也會慶幸世上仍然有盡責的主筆,為此而感恩。
或許是一般報導篇幅所限,又或許事件中有太多細節,如果不是生活在本邨的人,確實很難有較全面的掌握,所以很想用這篇網誌說出一些我的所見所聞,盼望盡量為各方面作一個較客觀的闡述。(盡力客觀啦!畢竟我也是邨中人😅,見諒!)
(A)一般理解:大坑西新邨是老人邨。
(B) 我見到的卻是:有老年、有中年、青年丶學生甚至嬰兒,這是世代的繁衍,新生代的出現,甚至第二代回流。
- 這裏殘破,不宜居。
- 由於總共有八幢,各於兩段不同時期落成,所以在樓齡而言部份確是殘舊,而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只作最基本的維修(即通常是治標不治本對策),直至極其嚴重如公共供水系統長期失效影響食水及冲厠水供應,才不得不新建明喉而至終把問題解決了。
至於其他公共設施,如外牆翻新(當然是選擇性做較易的部份,不過也算有做吧!)、更換走火門、保安巡邏、(無奈地)為邨民棄置大傢俬甚至裝修廢料、修葺公園大樹和維修,、每月洗地、維修走廊長期滴水喉管(須然仍然失敗)、修補地面⋯等。
或許可以說他們做得不好、不夠好,甚至在較舊的幾幢成效更不堪入目,但我確實見到這些工作在進入重建程序前仍不斷進行。
至於不宜居的室內,確實有,尤其沒有升降機,住在較舊及高層或年長居民,即使想維修也有難度。但也有部份非以上情況的邨民仍可以為自己搭建一個舒適的窩居,我是幸運的一個低層住戶,不得不說:即使是龜速wi fi , 我的家仍然很宜居。
- 大坑西邨居民沒有公屋資格。
- 說真的,以前我也以為是這樣,否則不會是全港現今唯一的廉租私樓。但原來部份原邨民確實有其公屋資格(詳情參大坑西新邨歷史),因此把"大坑西邨居民沒有公屋資格"硬套用在他們身上,確實不公。
加上,很諷刺的是,重建原是為了改善民生讓邨民及更多香港居民有屋可住(+業主有錢賺),但到頭來,有特別歷史背景及需要的邨民連恩恤安置也落空,由一個不合適居所搬到另一個不合適居所。
或許大家會覺得,有補貼又有新屋住,怎會是不合適呀?
- 大坑西邨居民享受了廉租這麼久,現在重建有補貼又有新屋住,還要求多多!
- 邨民當中有不同背景,先撇除非原租戶和已經漸漸有經濟能力而不想住在此的舊邨民。原災民、長者(也曾經年輕過,為香港付出過的人)、經濟問題、不能與家人同住問題、精神情緒健康等須要獨處⋯等等的一班人,願意以日日行樓梯住在基本維修的舊樓來換取廉租和一個喘息空間;或許我們不應用"享受"這個字眼,因為我看見的這一切,邨民在背後是要付上代價的,更何況廉價與否,都是有交租,在商言商,租戶與業主,各取所需。邨民只需一片瓦,就這樣簡單。
(抱歉如果眼裏只有金錢這個概念的讀者,可以不再讀下去,免浪費你的寶貴時間)
再進深一層而言,部份長者除了體力問題、沒有人租給他們、沒能力在餘生重新適應等,因而不願一搬再搬,為的只求心態上的安穩狀態/安全感= 安享晚年!這又豈止是本邨居民的卑微要求嗎?所謂的不合適,怎能在"以人為本"這個概念下撇棄這方面的考慮呢?!
- 業主回遷安排合情合理?!
- 業主與邨民在重建上的溝通,如果以10 分計算,我眼見的是3分,反而由部份邨民組成的關注組是有9分的主動牲。我必須認同,在私人市場上業主就是業主,某程度上可操租戶生死權,我們的業主絕對有此霸氣,但又並非完全"無得商量";至少十多年後,我終於見到他們和居民見面解說,會收取意見書,也會安排社工進註,亦會有上訴審批回遷資格的可能,姑勿論後續如何,所以這三分是他們應得的。
但至於回遷安排是否合情合理?在業主和上文提到的某某來說,又或者已經急不及待投資在本邨新建房屋的人來說,回遷安排是101%合情合理,無可挑剔。
在部份邨民來說,一天未清楚解釋及承諾邨民對現在和將來的憂慮,亦不安置好有特別需要邨民的話,這個回遷安排肯定未合格,也就是大家很難理解為何在滿有疑慮的狀態下,業主不能稍停下來。
我呢?我會說,業主有超過100 個理由,無論是可以或不可以又或不想公開的原因,目的是要把握時間展開工作。邨民有多過100 個理由,相對是較坦蕩場地公開原由,不想阻礙重建但至少不要臨老流離失所。我只有一個意見,當業主不再視自己為"主",試試作為一個邨民,現今的回遷方案是可以有改變,變得更人性化,更好,變得更合情合理,最終能更順利地推展這個原是三嬴局面的重建項目。
大坑西新邨是私營還是公營,我相信業主與政府自有定論,其實表面字眼上也不怎麼重要;當真正以民為本(請別忘記除了各大香港居民之外也包括本邨邨民)的時候,什麼合不合資格(又不是炒家富豪),恩恤與否(能夠寬容一點嗎?),申請程序規定(規程是死,人是活)云云⋯要解決,其實不難,何必互相折磨?
主祐大坑西邨全邨民
2023年夏
2023/04/28
曾經
2023/04/08
一點燭光
2023/03/03
高街~曾被遺忘的人
2023/02/22
真真假假
如果你是網誌達人,又或是很早已經有追蹤網誌這個習慣的讀者,相信你也會意識到現今在網絡世界上有各式各樣可以發表的平台,日新月異。而且當人類愈來愈喜歡用圖像或視訊來代替文字的傳遞時,很多寫作人也會轉向多圖少字的內容,以配合讀者的閲讀習慣。或許,正因為這個轉變,不少 blogger 也退下來,要不轉向 IG, YouTube…便索性停產,又或是由向外開放分享與讀者聯係的初衷改為純紀錄個人的生活片段。
而近日令不少文字人(當然還有其他行業類別的人)議論紛紛 ~ChatGPT 的出現, 彷彿連文字這個獨特的表達方式也將要被 AI "取代"似的,即使並非全部,但肯定是大部分;那麽,作家、編劇、雜誌編輯、寫網誌…的人,還須要投入多少原創性去完成作品呢? 會否日後在這裏發表的內容,其實也不外乎是AI 工具合成的產物?那麼,為何要看換個包裝的產物,而不直接和 ChatGPT 結聯?反正,資料要多完備便有多完備、圖像要多細緻便有多細緻、分析視野要多廣闊便有多廣闊…(如果此刻用ChatGPT,也省得寫這麼多個字;P)
奇怪的是當人們把藝術、思考、分析、組織的能力毫不在乎地假手AI 的同時,從而衍生分不出原創真偽的問題,於是又要再運用AI 去設計一個可以辨識真偽的功能(例如以分辨所提交的畢業論文內容)…我很想問一句"搞竟你知唔知自己想點?"
地球的這邊:"聰明人"努力邁向新世代,即使不自覺地越過了邊界,甚至試圖扮演上帝的角色…幸而在地球的那邊,仍然有人記得自己即使是被造物,卻擁有每個人的獨特性、原創性,是不可能也不應該被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