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KIFF.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HKIFF. Show all posts

2021/05/02

我與布魯塞爾的距離

Poster of Ghost Tropic
今天終於有些時間,坐下來靜靜地寫網誌。翻查觀看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網誌,原來並沒有寫第43th 及44th界的紀錄,回想一下,為什麼呢?還記得在第43th和朋友一起看由Robert De Niro 及Gérard Depardieu 在大館上映的1900 ,上下集全長五個多小時;再加一套The Eyes of Orson Welles, 也似乎我是有打算為它們寫一篇觀後感的,因為圖片也預備好,而兩套戲也實在好看.…不過,應該是"忘記鳥"足足兩年多😅

而第44th 呢?應該是因Covid-19 而取消了。 今年,HKIFF45雖然有實體場,我還是在網上購票觀看,也只選了這一套 Ghost Tropic (Director: Bas Devos);不知是否因為疫情關係,多少也影響了片源,能吸引我的不多;幸好沒有失手,又是一套好戲。
 
由 Saadia Bentaïeb 主演的一個中年穆斯林婦人,因為夜班工作在回程的布魯塞爾尾班車上睡過頭,結果要步行回家。一小時廿五分的劇情,差不多全由主角一手包辦;全套戲稀有的對白,夜靜的街角,便利店,大宅,醫院…遇見的人、物、狗… 隨着燈光、場景、配樂,彷如置身其中,和 Khadija (主角名字)一起在寒冷的夜空中遊走,很靜,很靜… 感受她的疲憊、失望、關注、擔憂、無奈、放下…

當她終於疲累地回到住所,我的思絮仍被"今夜"發生的一切事情牽動著,良久…才入睡,但天色已是魚肚白!

2018/04/09

Alone is not lonely

scene of a light up room in a building
There's a difference between lonely and being alone ... quote from LUCKY


You may still feeling lonely 
even if you are in a party, 
with friends, or 
being occupied by tons of task.....
then 
it's time for you to be alone.

Everyone needs time to be alone, 
but it doesn't mean you are lonely. 
You can find your best moment, 
your place 
where nothing can interrupt 
your thought, 
how nice it will be!

 

2018/04/04

福伯的不老傳説

HKIFF 42 catalogue cover_福伯的不老傳説
HKIFF 42
昨晩在又一城欣賞今年所揀選的最後一套電影 : 由 Harry Dean Stanton 主演的一部遺作. 90歳向來消灑, 兩袖清風的老伯, 如何面對可能隨時發生的死亡?!

真的能如此豁達, 沒有遺憾, 沒有眷戀, 憤怒或驚恐嗎? 福伯帶領我們親身走過這一切的思緒, 短短九十分鐘, 彷彿上了人生的一課.

片中有太多太多値得回味的片段, 卻是一套没有刻意營造什麼大道理的電影,
很舒服.

Alone 與 Lonely 的不同; 烏龜逃走事件簿; 永遠没有人懂解釋的所謂"退化"; 生日會上福伯觸動人心的歌聲; 買保險不能改變的事實; 渺小的身形相對在旱地經年屹立不倒的巨形仙人掌; 由厭惡變成能處之泰然的墓園; 曾幾何時昔日服役的光輝歳月...即使只是一個厨子; 人生從來沒有帶什麼到世上, 走時兩袖清風也很合理......

要不洩氣地為着"退化"死氣沉沉地日過ー日, 又或者擁抱着周邊的關懷, 探索未知, 享受毎天的呼吸...明顯, 福伯選了後者.

我想是福伯的精湛演技, 在電影完結時, 影迷不期然地鼓掌, 似是回應着主角的智慧; 又或是早上剛剛陪伴朋友開始歩入生命的尾段令我有點彷彿活在戲裡戲外, 深知這是知易行難的一課.....無論如何, 福伯令"我的電影節"畫上完美的句號!

2018/04/03

紐約公共圖書館

HKIFF42 catalogue cover_紐約公共圖書館
HKIFF 42
在大會堂劇院看這套戲實在別有ー番滋味, 因為我最愛的圖書館就在這裏.

入場時是意外的多人, 也許是適逢復活節假期罷; 無論如何, 很是熱鬧, 全院有九成滿座.

帶着期待的心情等開場之際, 後排一位男仕説: "嘩!成三個鐘, 睇完要急急脚趕下場... " 心想,  "好彩我淨係會毎日訂一場, 就係避免咁樣; 更加怕"消化不良" ,哈哈! 不過, 三個鐘, 都有D驚..."

開場了! 約20分鐘過去 , 心想, 這套戲如何能延續多百幾分鐘呢? 

這是一套以位於紐約公共圖書館整年運作計劃, 由一班熱心的管理層花盡心思, 由籌劃, 籌募 (因為其實這是公私型機構, 而且有多間分館), 以至實行, 維修, 改善體系等等...的半紀録式電影.所以片中有不少"會議"時間. 亦藉此介紹圖書館所提供的各式各樣服務, 藏書, 架構以及毎天發生的一些人和事.

差不多看了45 分鐘, 有趣的事發生了...彷彿我們不再是電影院内的觀衆, 而是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ー同去:

- 聽書評, 見作者, 詩人, 文學家, 音樂家; 感受他們所想所期盼的世界.
- 欣賞藝術藏品, 百年相片所紀録的古今.
- 學習關心手語/視障的推廣; 種族問題, 貧窮人口, 無家者的需要.
- 歩觸未能同歩接合互聯網世界的ー大群人; 又或者教育子女等日常看似普通, 卻日漸令父母吃不消的實况.

餘下的時間, 你會感受到管理層及員工為何會日以計夜, 年復年, 在政客及捐募者中籌集資源令圖書館得以運作. 不停的大小項目, 探訪, 分柝, 陪訓...成功或失敗.... 目的是要為着不同社區的需要, 調配各有地區性的公共圖書館: ー個"人性" 的空間, ー個不單單擁抱着被遺忘的過去; 更擁有無止境知識的泉源, 可見或未知世界探索的地方.


公共圖書館 :把人帶回希望的橋樑...感激片中所有人的付出.
我的三個半小時, 算不上什麼!



2018/03/25

遺忘詩篇


HKIFF 42 catalogue cover_遺忘詩篇
HKIFF42










不經不覺又一年了,今天晚上在又一城看了在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所揀選的第一套電影:法國作品,遺忘詩篇。92分鐘的電影,不算長,節奏很慢,人物、場景很少,故事很簡單。由管理員帶着觀眾從被遺忘的墓園,重尋被遺忘的人和事。

管理員對最後一具未處理屍體的執着,讓故事中人尋回失落的安慰,也讓我們從死亡中緊記持守人性的尊嚴。全套戲的色彩很美,尤如退色的畫;尤其偏愛管理員飯枱上的吊燈及窗外萬家燈火卻又如斯寧靜的夜景。墓園在鏡頭下呈現一種脫離現實的狀態,彷彿在另外一個空間似的,很特別,令人很留戀。

如果你看電影簡介,也許會領略到更多由導演想帶出的訊息,不過我還是喜歡用一份探險的心情去看電影節的戲。今年,是個好的開始,一套令人細味的好戲。你呢?是否已和大家一樣,展開了你的探險之旅?!

 提示:唔好話我唔提你,記得聽埋片尾 Vivaldi 隻 Summer 先好離座呀!




2017/04/22

不遷不拆水瓶座 Aquarius


最後一套電影是巴西作品, 除了有風景怡人的海邊小樓, 還有非常悦耳動聽的配樂及精湛演技的女主角Sonia Braga. (雖然已經年華老去, 仍然美麗動人!) 此外, 便是一個普通的地産迫遷故事.

如果不是被主角牽動 着我的思緖, 相比之前的兩套, 感覺略嫌遜色!
幸好故事結尾有個較為震感的twist, 令整套電影留下較強烈的控訴性.

總結今年小試參予學習欣賞第41屆國際電影節的經驗, 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 雖然偶遇一些"發燒友"在狂買戲票之餘, 忙於趕場及評論的有趣情景. 也有不乏獨自靜心享受, 或即興入座的朋友; 又或是打扮很"文青"的女生/ 男生...電影内外, 人生百態.

也許, 不論你我屬於那一類觀衆,撇開影評, 親身顴賞後所帶給我們, 或喜、或悲、興奮又或失望的體驗......オ是最寳貴的得着!

2017/04/21

最後的藝術家庭 (The Last Family)

從來都很奇怪,為何有些朋友即使本身不是從事電影業,卻對每年的國際電影節如此著迷?今年是第41屆國際電影節,為此,終於積極地"撲飛",盼望可體會一下箇中滋味。

今天下午欣賞了第一套外語片,是波蘭作品,講述知名畫家兼攝影師 Zdzislaw Beksin'shi 的人生。本身熱愛藝術,因着有位賢內座,即使有個躁狂抑鬱的兒子及兩位需要照顧的年邁母親及岳母,仍能得以專心作畫。但隨著身邊一個一個親人的離世,即使本身豁達又富幽默感的他,也無法理解命運、死亡這一回事⋯⋯而他自己的結局,也充滿着悲情。

電影這門藝術對我來說是陌生的,但也正因為這樣,更能單純地感受到戲中對人物、現實、生活壓力、惶恐、無奈…的細緻描繪; 尤如主角的畫作一樣。

全套戲的結構,人物或背景也很簡單;雖然是外語片,訴說著的人和事,卻令人如此親近。燈光、畫面及色彩,雖然帶著一種淡淡哀愁的感覺,卻又如此令人依戀,彷彿交織著人生的種種回憶和片段。

期待着欣賞下一套電影作品的日子!

2017/04/16

愛美麗的今生 A Quiet Passion


昨天迎接着第二套電影,單看觀眾人數,明顯比上一套多,甚至有不少是即場購買的。也許是因為假日,又或許是這套電影的題材較易接受。

坐在我身邊的是兩位女士, 開場不到三分鐘, 左邊的一位已睡著了, 右邊的開始她的"脆脆"小吃時間 (斷斷續續地歷時個多少時)...... 

這是一套關於一位美國女詩人Emily Dickinson 的人生,由少女時代至離世。她率直、敢言、詞鋒鋭利、感性,總覺得自己不夠美麗在感情上有所退縮;亦覺懷才不遇,生不逢時......
說到這裏,或許你也會說,怪不得有人睡着,有人要靠小吃調劑;甚至有人中途離場!

不過我想說的是,姑勿論你喜不喜歡主角的宅女性格,整套戲的感覺是自然流暢,燈光鏡頭說故事;加上女詩人自己的詩句讀白,美麗、純真又帶點憤慨和唏噓;足以把觀眾從現實帶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再加上 Cynthia Nixon 出色的演譯,把它放在大師級系列是肯定的。

期待著最後一套電影!